政府部门对外签订合同,不能随意“任性”了。最近,广州、深圳等地政府实施了政府合同规定,规范了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政府合同协商、草案、审查、签订、履行、争论解决等活动中的行为。其中明确提出,未经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不得签订政府合同。未经合法审查擅自与外国签订合同,也被列入被追究10种责任的行为之一,主管机关命令纠正的经济损失较大的,由免责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嫌疑人转移到司法机关处理。
政府合同审查要点
1、合同主体资格审核
合同主体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如果乙方没有相应资质,那么合同就归于无效。
2、审核合同主体资格时应注意
1)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果具备营业执照(肯定不是法人营业执照)就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但其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诉讼中应解决的问题,这不应影响其签约主体资格。
企业的职能部门就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2)审核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
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
3)审核签约人有无签约权限
很多情况下,不可能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审核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
3、审核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重点审核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
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
是否害社会公共利益;
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审核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核,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5、审核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审核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如需经批准或登记,是否履行了批准或登记手续。
如果合同中约定须经公证后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核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核期限是否届至。
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核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
审核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汕头市行政机关合同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
法律审查意见涉及合法性内容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审查意见对行政机关合同草拟稿进行修改,属市政府行政机关合同,报市政府批准后,形成合同正式文本。
法律审查意见涉及适当性内容的,属市政府行政机关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充分说明理由和依据,并提请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平衡作出决定;属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机关合同,是否采纳,由各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再形成合同正式文本。
行政机关合同未经法律审查或者未通过合法性审查的,不得签订。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