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案法官
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庭张江洲法官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最新调研发现:在2012年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90后的案件比例达到了10%左右,并有增加的趋势。时下很多用人单位谈到90后职场新人时,认识基本相近:张扬自我个性,自信而主动,但相对缺乏团队忠诚度;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过分依赖网络,同时对传统职场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因个性十足,目前不少90后职场新人都遇到了职场风险。
案例1
发微博泄露机密被辞退并成被告
小美是刚刚参加工作的90后女孩,在一家通讯科技公司担任设计师助理,从事智能手机的研发工作。在小美入职之初,公司专门就商业保密问题进行了培训,同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旦泄露公司核心商业机密,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赔偿损失。
小美平时爱玩微博,去年8月,她将实验室自拍照片上传至微博,但照片背景中有一款公司新研发的智能手机实验机型。照片被大量转发后,导致该款智能手机实验机型被提前曝光,影响了该通讯科技公司的商业推广计划。为此,该公司将小美辞退,并通过诉讼程序向小美索要赔偿。
法官释法
90后职场新人是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一代人,微博、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庭的张江洲法官说,这些网络技术的普及也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提出了挑战,很多企业的商业信息通过网络被泄露。而劳动合同的保密义务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忠诚义务的延伸。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违反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此,张江洲法官提醒90后职场新人:要提高保密意识,避免因一时疏忽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同时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影响。
案例2
伪造假条看球赛被公司发现开除
小夏是去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90后职场新人,在一家建筑监理公司工作。他平时酷爱足球运动,经常熬夜看球赛。去年8月恰逢伦敦奥运会足球决赛期间,小夏为了看球赛,通过网络购买了一张病假证明,并向单位请病假一周。
建筑监理公司人事部门经核实,发现小夏提交的病假证明是伪造的。考虑到建筑监理工作对员工诚信度的高要求,该公司经研究,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与小夏解除劳动关系。因为一时的侥幸被单位开除,小夏懊悔不已。
法官释法
企业一般会进行规章制度培训,并签订协议。张江洲法官认为,违反这些条款规定,极有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的变更和解除,这关系到劳动者的核心利益。同时,诚实、信用是劳动者的基本职业操守,违背诚信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消极评价,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还有可能被解聘或辞退。
张江洲法官提醒90后职场新人:务必要重视考勤制度、薪酬制度等企业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调岗降薪、辞退、解聘等内容的红线条款。
案例3
看不上基层岗位不计后果频闪辞
小梁于1990年出生,本科学历,专业为市场营销。前年下半年,小梁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家奢侈品牌销售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培训结束后,小梁被派到公司下属专卖店担任店员,并被告知考核合格后可晋升为高级店员,如果连续年度销售业绩较佳,还可以被推荐为店长乃至区域经理。
虽然公司品牌好,可是要从基层做起,起点太低了。于是工作两个月后,小梁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去年小梁入职一家IT公司销售部,但工作3个月后,又因工作环境与理想中的职业状态差异较大,再次离职。
法官释法
张江洲法官认为,频繁闪辞会降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忠诚度的评价;同时,频繁更换岗位可能导致社会保险断缴,影响医疗保险报销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再者,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有服务期限协议,可能会因为跳槽导致承担违约金。
张江洲法官提醒大家注意:大部分闪辞行为带有盲目性,缺乏成熟规划,这会给职场新人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案例4
服务期内就跳槽
追高薪反被索赔
小何是某食品制造公司去年新招聘的90后大学生。公司出资将小何送到国外厂家培训了2个月,并就此签订了为期2年的服务期限合同。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有人建议小何利用自己的出国背景再找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小何也觉得自己工资待遇比较低,便向某食品制造公司递交了辞职信。
而该食品制造公司认为小何违反了双方约定的服务期限,于近日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小何承担违约金5万元。小何这才慌了神。
法官释法
张江洲法官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安排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双方可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限及违约金事项。因此,如果90后职场新人违反服务期限的约定,在服务期限内提出辞职,需要依法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这对于刚刚入职,经济能力较弱的90后职场新人而言,不啻为一笔高额费用。
就此,张法官提醒90后职场新人:在与用人单位约定了服务期限的情况下,辞职时必须非常慎重,要充分考虑到违约后果再作决定。(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