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武汉市七医院“打假”冒名医保卡,平均每个月共劝退了8人,实行2年少收200病人。
武汉医院众多,病源争夺激烈,但有家医院一直在做“傻事”,把病人往外推。
这家医院是武汉市七医院。2011年年初,该院被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托管,当年3月就开始实行门诊医保就诊实名制,至今整整两年。
记者昨实地翻阅了该院门诊退费登记本。今年1至3月,该院主动劝退20名病人就医,原因是“未实名制”。其中,11人因此放弃就诊,9人重新实名挂号。
统计发现,该院平均每月要“往外推”8名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是持他人医保卡就诊。还有的为保护隐私,假名看病。2年来,该院至少因此少收治近200名病人。
这在湖北显得有些另类而孤独。如今在武汉大小医院,持他人医保卡在门诊看病并不罕见。虽属违规,但医生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江南一家三甲医院的刘姓医生,行医20年。他说,自己坐门诊,从来都是只看病、不看卡,更不会要求病人出示来核实。
汉口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则直言,钱打进医保卡,就是自己的钱,家人之间互相用卡看病很自然。从行政监管来看,主管部门一般将重点放在住院病人身上,对门诊病人则相对宽松。
这种环境下,部分病人为看病少花钱,借他人医保卡就诊,医院也是听之任之。但非实名就诊蕴含着一系列医疗风险。非实名的检查资料,一旦发现人名不一致,医院通常不会采信该结果,增添了后续治疗的困难。若出现医疗纠纷,非实名病例无法成为有效证据。
全文59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