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当事人的义务,具体如下:
1、当事人有义务依法申请仲裁,具体要求是,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2、申请仲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诉书,当事人在申请时应提前支付仲裁费;
3、当事人有义务按时应诉、答辩、提供证据、出庭,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及有关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的申诉人和被提起仲裁的被申诉人双方。
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劳动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企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依法成立的其他企业或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
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3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劳动部1993年9月23日印发的《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共同理由是指职工一方3人以上发生劳动争议后,基于同一事实经过而且申请仲裁的理由相同。
“职工”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外籍员工等全体人员;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确立劳动关系的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临时工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全文83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