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处理的环节,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一)未建立合同纠纷处理的有效机制,纠纷处理不当,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二)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单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
(三)为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应享有的利益受损。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发生的合同纠纷,应当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及相关审批权限和处理责任,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能做出实质性的答复或承诺。
如何处理合同纠纷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零八条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一、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是什么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最有效解决方式是双方在公平互惠、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履行合同的目的,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点。
二、合同纠纷处理流程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出现合同纠纷。那么出现合同纠纷后,其处理程序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发律师函,要求对方依据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比如对方在收到货款后,迟迟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发货。
(二)发解除函,要求解除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比如对方在收到货款后,在约定时间没有发货,而货物比如月饼具有时效性,其迟延发货已构成根本违约,因此主张解除合同。
(三)发律师函,要求对方先履行合同义务。比如合同中约定对方先付款,我方收款后才发货。在对方要求我方先发货时,可以根据合同要求对方先付款。
(四)发律师函,通知中止履行。比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经营情况恶化,可能丧失履行合同能力时,可以中止履行。
(五)直接到法院起诉或申请仲裁,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六)直接到法院起诉或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合同。
全文76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