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是什么?
时间:2023-09-12 00:10:07 402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以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等。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以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它包括居民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补贴、价格补贴、独生子女费以及离、退休者收入、赡养赠送收入、出售财物收入等。

答 :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是 城 镇 居 民 家 庭 全 部 收 入 中 , 可 以 用 于 支 付 生 活 费 用 的 收 入 , 按 家 庭 全 部 人 口 计 算 的 平 均 每 人 生 活 费 收 入 。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可以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收入,按家庭全部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这一指标反映了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的唯一指标。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为不同家庭对于生活费用的支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时,不能仅仅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指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总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评价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能仅仅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但不能作为评价一个家庭财务状况的唯一标准。在评价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财产价值等。

《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一条

烈士褒扬金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死亡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全文91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最新知识
针对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是什么?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是什么?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