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司不配合工伤赔偿的,劳动者首先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如果劳动局已经认定工伤,单位不肯支付工伤待遇的,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劳动仲裁裁决作出后,职工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满意的,可以向地方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工伤职工在向法院起诉前怎么办
工伤职工在向法院起诉前,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1、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应当先申请工伤认定,确认受伤是否属于工伤;
2、被工伤认定部门确认工伤后,如果伤势严重,需要申请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确认残疾等级、护理等级或停工留薪期;
3、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劳动者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相关工伤赔偿待遇。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拖欠工资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拖欠工资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法律上并未规定,只要存在拖欠工资行为就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合法权益。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将进行明确仲裁请求、被申请人答辩、仲裁庭调查事实、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等环节。
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5.裁决。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三、工伤鉴定老板不配合走仲裁有效吗
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因工伤待遇发生纠纷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是否有用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因为我国法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