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赁土地合同签订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主体资格。
审查产权证上记载的权利人与出租人是否一致,看出租人是否对土地具有处分的权利。
2.租赁期限。
注明租赁起止日期和租赁年限,仔细查看可租期限。
3.土地信息。
列明租赁土地的名称、位置、面积、质量等级。
4.土地租赁合同时的证件。
出租人是否拥有该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转租;认真审核出租人土地使用权证照,仔细查看可租期限;认真审查出租人自信,重点关注出租人是否将土地抵押;合同中应当明确出租人承担的各项义务,主要是出租人应当提供的基础条件等;争议管辖约定要注意,尽量避免仲裁。
5.出租人擅自中止合同应当赔偿损失。
二、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如果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且仲裁条款有效,则应通过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三、土地租赁合同的期限
土地租赁合同的期限由租赁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是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最高年限如下: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业用地五十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5.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
全文65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