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中电费核算
电费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费的管理和核算在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能否把电费按照规定准确、及时的收回,账务清晰,统计报表是否准确等问题。电费核算的管理是牵涉到各个部门的综合管理工作,因此,供电企业就要不断深化、改革电费管理的手段与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与操作体系,进而促进供电企业对电费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电费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效率。
一、电费管理中电费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现实问题。目前,处于现代化企业的变革中,电力管理中的传统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潮流趋势。而且,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电费管理的电费核算中依然有许多的滞留问题,其中包含电力企业的营销与财务管理难以实现协调统一、不能有效界定应收电费帐龄、不能弥补电费坏账管理的漏洞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电费核算的有效落实。
(一)营销与财务不能实现协调统一
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数据,往往很难达成协调一致的统一,使应收电费与实际使用电费的差额明显增大。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电费管理人员对应收电费采取协调一致的标准。供电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财务部常常通过虚报电费收款项以尽快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但是营销部门却一实际的应收电费进行统计;二是没有在电费管理中形成一致的坏账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将坏账核销在应收账款之中但是营销部门却没有在实际中对这笔账款的记录;三是,对于电费的具体记录时间也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记录,营销部门通常对下月进行收费的核算而财务部门却以每月月底为电费核算是时间点。
(二)应收电费账龄没有进行有效界定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当中,由于计费软件功能的限制性,营销部门对电费的查询只能了解客户是否有亏欠电费的现象,但是却不能够了解到所欠的具体费用额与时间,这样在具体的运行中就无法精确的掌握具体的信息。
(三)电费的坏账管理存在漏洞现象
在供电企业进行电费管理时,由于营销部门的数据统计对坏账的处理情况无法进行真实的反映,已被核销的应收费用就访问法被及时有效的体现出来,假若财务部门没能够及时把坏账问题解决,供电企业就在电费收缴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准确的管理。
二、供电企业在电费管理中对电费核算的相关策略
(一)推行电费核算的规范化管理
供电企业在面临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难以实现协调统一的情况,需要对自身的管理进行电费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想要做好电费核算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电费帐本保管的制度化。供电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电费中心管理账本与抄表机管理制度,并在企业中开设专门的账本发放部门,将账本发放与核算工作分割开来,这样就有效的避免在核算电费期间借用账本出现的混乱现象,进而减小电费核算的误差;二是,对新装用户上户实行规范化。电费管理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完成新用户的上户工作,对相关用户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明确用户的上户时间,严格执行各类用户的电价;三是,对电量调整与电费退步进行规范化。供电企业要贯彻执行政府所颁布的省电力企业标准核收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退换的电费经由领带的审核才可以进行处理。四是,对变更传单进行严格化处理。变更传单应该有专业的人进行统一的把关、接受与退还。力求做到在各班异动传单分别登记在传单登记本中,以便业扩变更单月结月清。
(二)电费管理的创新模式
(1)转变员工与客户双方的观念。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努力转变客户的观念。在电费管理中,常常会出现客户欠费的问题,大多是由于资金周转比较困难与企业经济效益差造成的,因此,供电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电费回收。比如:制定科学的电费回收策略,针对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客户进行按期回收电费并签订电费回收保证书;针对信誉度较低的客户采用与支付的电费回收策略,促使客户按时交纳电费。
(2)优化机制与服务管理。供电企业要对电费管理进行机制与服务的优化,其中包含了具体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用电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与完善电费预警和风险机制、客户动态跟踪机制、电费回收考核法等机制,比如:采用卡表售电,对客户进行预付电费分次缴纳等,通过各项制度把电费回收与电费收费员收入挂钩,促进收费员的积极性;二是,对用电服服务进行优质化。供电企业应该要求员工用优质的服务与客户进行沟通与交流,真诚,亲切的为客户解决疑问和电费相关问题;三是,对客户进行动态跟踪。为了加强对电费风险的防范,供电企业应该对有风险隐患的客户进行预付费用的策略,针对信誉差的客户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客户的经济效益以确保电费按时的回收。
三、结语
供电企业在进行科学的电费核算时,不仅要做好推行电费核算的规范化管理、电费管理的创新模式、转变员工与客户双方的观念、优化机制与服务管理等工作,而且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与软件应用水平。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