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协议监护和指定监护之间的差异。协议监护是指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而指定监护则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由有关组织或个人指定监护人。协议监护的实施方式和背后的原因与指定监护存在差异。
协议监护和指定监护之间存在以下差异:1.范围不同;2.实施方式不同;3.背后的原因不同。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协议监护指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范围差异: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范围不同吗?
范围差异: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范围不同吗?
针对监护人承担的监护责任,我国《民法典》第33条规定了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的区别。根据该条规定,有协议监护、指定监护、法定监护三种情况。其中,协议监护是指监护人、被监护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经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确定监护人;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被监护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经有关机关指定,由其担任监护人;而法定监护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无需协议或指定,由有关机关担任监护人。
从定义上看,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均为指定监护人,因此它们的范围是相同的。而根据《民法典》第33条的规定,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在承担的监护责任上有所区别。指定监护的监护人需要符合有关机关制定的监护资格要求,并在指定期间履行监护职责;而协议监护的监护人则需要满足协议约定的监护条件,并在协议期间履行监护职责。
因此,虽然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在形式上相同,但它们在承担的监护责任上存在差异。在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条文,以确定具体的监护责任承担情况。
协议监护和指定监护在范围、实施方式和背后的原因上存在差异。协议监护是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而指定监护则是由有关机关指定担任监护人。虽然它们在形式上相同,但在承担的监护责任上存在差异。在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条文,以确定具体的监护责任承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一条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