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再审案增长近九成
记者从今天(11月29日)上午在此间结束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二审案件5195件,同比增长32.66%;再审案件115件,同比增长88.52%。
“全国各级法院始终坚持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切实担负起保护知识产权的神圣职责。民事审判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表示。
107家法院试点“三审合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28日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试点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广,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截至10月底,全国已有5个高级法院、50个中级法院和52个基层法院开展了相关试点。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地高级法院加强与检察院、公安厅的协调,就“三审合一”试点工作中刑事保护问题出台指导性意见。
防止通知与移除规则被滥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今天在此间指出,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有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实质,妥善处理有关网络服务提供者免责与归责、“通知与移除”规则与过错归责、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过错与一般侵权过错的差别等关系。
奚晓明表示,除根据明显的侵权事实能够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具有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形外,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赔偿责任应当以首先适用“通知与移除”规则为前提,既要防止这一规则形同虚设,又要防止被滥用。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专利保护
对于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大、对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和带动作用的首创发明,要给予更高的保护强度和更宽的等同保护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今天在此间如是表示。
奚晓明指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在答辩期内对原告的专利权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的,应考虑涉案专利权的稳定性程度及案件具体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应当中止审理。民事裁判作出前,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宣告涉案专利无效决定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裁定驳回专利权人的起诉。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在随后的行政诉讼程序中被判决撤销的,专利权人可以在判决生效后重新起诉。
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今天在此间结束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用好用足商标法有关规定,加大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不正当行为的力度,充分体现商标权保护的法律导向。
他表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目的在于适当扩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强度,不是评定或者授予荣誉称号,要准确把握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本意,通过正确裁判,有效引导当事人正当运用驰名商标保护制度,防止当事人在驰名商标保护中片面追求获取驰名商标认定的制度异化现象。对于当事人主张驰名商标保护且符合保护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认定和保护,防止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设置不适当的障碍。
奚晓明指出,对于一般公众广泛知晓的驰名商标,要结合众所周知的驰名事实,减轻商标权人对于商标驰名情况的举证责任。
不简单否定境外未公证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今天在此间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确定赔偿的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加大损害赔偿力度。
他表示,要适当减轻权利人的举证负担,酌情适用优势证据标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发挥举证妨碍制度在推定损害赔偿数额中的作用,保证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
奚晓明指出,司法解释中有关境外形成的证据需办理公证认证手续规定的本意,主要在于便利对证据真实性的审查认定,并不排斥以其他方式认定相关事实的真实性。除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办理公证认证的特殊事项外,凡有其他合理方式足以认定境外证据真实性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认定,防止因未办理公证认证或者其他证明手续而简单否定境外证据效力。(法制日报记者袁定波)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