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除斥期间适用情形
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存续期间,也称不变期间,其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
常用的几种除斥期间
中国民事立法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主要有:
(1)可撤销或可变更民事行为的撤销或变更权,自行为成立之日超过1年而消灭。对可撤销合同,具体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二者的文字表述存在明显的不同。
(2)相对人催告后法定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
(3)的相对人催告后被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
(4)债权人对侵害行为行使撤销权的1年和5年期限。
(5)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其中,法律规定的期限,为法定除斥期间,当事人约定的期限,为约定除斥期间。
(6)债权人领取提存物权利的5年期限。
(7)买受人对买卖标的物异议权行使的2年期限。
(8赠与人撤销权行使的1年期限。
(9)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销权行使的0个月期限。
(10)受遗赠人接受遗赠权利行使的2个月期限。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千问题的意见》第58条规定的,房屋典权关系中出典人回赎权行使的10年或30年的期限等等。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除斥期间特点
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这些形成权(有学者认为,除斥期间也适用于支配权和请求权,如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的期间就是除斥期间)。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所谓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固定存续期间,权利人在该期间不行使权利,该期间经过后即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除斥期间为固定的不变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问题。因而,权利人如欲保全自己的权利,就必须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权利,否则,该期间经过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本身便发生消灭。
全文99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