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监护人已尽监护责任的;
2.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的;
3.行为人见义勇为而遭受损害的;
4.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当事人均无过错的;
5.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
二、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民法典对法律适用有什么规定
1.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全文55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