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免除是指对于犯罪行为情节较为轻微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其刑罚,但需根据案件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行政处罚等处理方式。
对于犯罪行为情节较为轻微的犯罪分子,一种处理方式是免除其刑罚,这被称为定罪免除。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对 于 犯 罪 情 节 轻 微 的 犯 罪 分 子 , 如 何 进 行 处 理 ?
在司法审判中,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认定。首先,需要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等因素,以及行为人的悔罪表现、认罪态度等因素。其次,需要考虑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特别是从轻、减轻及免除处罚的条款。最后,还需要考虑处罚的必要性,即从预防犯罪的目的上考虑,是否能够对行为人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避免行为人再次犯罪。因此,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即不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而是进行其他形式的处理,如行政处罚、社区矫正等。
犯罪行为情节较为轻微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其刑罚,即定罪免除。在司法审判中,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处罚的必要性。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即不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而是进行其他形式的处理,如行政处罚、社区矫正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文94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