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工伤认定48小时规则是否合理

2022-03-13
当然是非常不合理,也违背人伦大道!一、工伤认定“48小时规则”具体是指什么?《工伤保险条例》。在对工伤的认定中,有三种情形“视同工伤”。这其中就包括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二、逼人作出不道德的选择。 1、考虑到证明突发疾病与职业的相关性相对困难,法规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将“突发疾病死亡”的“视同工伤”。而为了平衡资方利益,又对在抢救中死亡的作了限制,即“48小时规则”。 2、到了48小时,继续抢救,不是工伤,没有赔偿;见死不救,得到赔偿,却何以为人?三、有没有延长“48小时规则”的先例呢?确有先例。比如厦门工程师肖文旭于2008年在开会发言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3天后死亡。但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出于人性化的考虑,利用呼吸机延续病人生命超过48小时后死亡的,也应给予办理工伤手续。这样一个“48”小时的设定暴露了立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现实的背离,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关乎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立法,不接地气,那就会悲剧不断!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