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的收费标准,主要是依据《劳动部转发国家物价局、财政部amp;lt;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劳动部门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a...
(1)案件受理费该费用是一种"国家规费"。主要用于仲裁机关的业务经费开支的补充。(2)案件处理费。案件处理费不同于案件的受理费,处理费是根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争议案件的收费标准由于地域差异,各省市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r综合各地的收费状况的一般收费标准:r一、解答:元/件,或计时收费。r计时收费标准:元/小时。r二、制作法律文书:每件为150元-1500元。r三、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的收费标准:r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收费基本代理费元;r2、争议标的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每件收费基本代理费元;涉及10万元以上财产关系的,除收取基本代理费外,另按争议标的大小、分段累计收费:r10万元以上——50万元部分(含50万元):4-6%r50万元以上——100万元部分(含100万元):3-5%r100万元以上——500万元部分(含500万元):2-4%r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部分(含1000万元):1-3%r1000万元以上:1-2%r四、对于案情疑难复杂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可以在上述标准数额以上与当事人协商收费,但最高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的3倍。r五、代理劳动争议非诉讼法律服务,可以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收费。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六十至六十一条,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劳动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68号)的附件《劳动合同鉴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仲裁费分为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处理费主要内容包括:鉴定费、勘验费、旅差费、证人误工补助和文书表册印制费等。劳动争议案件每件受理费标准是:3人以下的,20元;4至9人的,30元;l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50元。受理费由申诉人在收到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书后5日内预交。逾期不交的,按自动放弃申诉处理。处理费由当事人预付,预付金额由受理案件的仲裁委员会视案情而定。结案后本着多退少补的原则,按实际开支收取。与直接处理本案无关或超出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旅差费标准)的开支不得列入处理费向当事人收取。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负担。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案件,当事人一方败诉,一方胜诉的,仲裁费由败诉方负担(败诉方当事人是职工且4人以上具有共同理由的,由仲裁委员会根据人数决定他们分别应负担的仲裁费数额。);当事人部分败诉、部分胜诉的,仲裁费由双方当事人酌情分担,双方分担的数额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撤诉案件,仲裁费由申诉人负担。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的鉴定、勘验结论有异议并申请复议(查)的,费用由申请方预付,经复议(查)否定原结论的,其费用列入劳动争议处理费;未否定原结论的,其费用由申请方据实结算。职工当事人一方,如交纳仲裁费有困难的,可申请减、缓、免。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劳动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劳动合同鉴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
所谓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劳动者若需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相关义务,则必须先行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起仲裁。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为大前提。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劳动者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形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等相关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关系为劳务关系,此时若需用人单位支付报酬可直接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即可。其次,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期间,劳动者有新诉求的应重新在仲裁委提起劳动仲裁。例如,劳动者此前不服仲裁委对其加班工资,以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额外一倍工资诉求进行处理的仲裁裁决书,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后,又认为用人单位应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应重新就经济补偿金的诉求向仲裁委提起劳动仲裁,并另立案件进行处理。最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期间,与原诉求具有不可分性的新诉求可在原案件中一并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2人已浏览
256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