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认定劳动者加班的标准是:在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后安排的工作;标准工时为日工作时间8小时,周工作时间40小时。...
认定劳动者加班的标准是:在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后安排的工作;标准工时为日工作时间8小时,周工作时间40小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如何认定劳动者加班1、法律意义上的加班是公司安排的加班。如果员工下班后在办公室逗留“自愿加班”,员工的工作事先既不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决定,事后也没有用人单位认可的加班记录,那么就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就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2、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加班,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进行了工作,用人单位才应该支付加班工资。3、如员工有证据证明,确属因用人单位安排了过多的工作任务,而使员工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实操中可被确认为“事实加班”。二、如何支付加班工资对于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做出了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另外,不支付加班工资将可能导致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职场上经常遇到劳动者主张自己加班,而用人单位不承认的情形。用人单位不承认劳动者加班,也就意味着用人单位不会支付加班费。所以,劳动者一定要了解如何认定劳动者加班。此外,劳动者还要知道用人单位该如何支付加班工资。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费的情形,劳动者可以与其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追索加班费的过程中劳动者如果遇到疑问,可以来电咨询律师。
所谓加班,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一般指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由于加班是员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在原本应该休息的时间内进行的工作,是工作时间在休息时间中的延伸。为了保护员工的休息权,国家对加班加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情况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加班是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基础上的,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员工加班,员工也无权单方面决定加班。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 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 其他情形。“详细分析和指导,可以加微信,手机号就是微信号,或者致电,方便沟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5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