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
工伤纠纷是由于在劳动关系中拟定为工伤的所引起的纠纷行为。根据现行我国社保法及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工伤劳动争议时候可以按照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法律并未赋予涉外劳动合同,当事人有以意思自治原则选择其他国家法律的权利,对于境内涉外劳动合同关系,我国法律享有专属管辖权。 《民法总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如何处理工伤纠纷: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又称劳动争议处理系统,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表明劳动争议发生后应通过哪些途径、机构和方式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根据《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一调一裁两审制度,四种处理方式连成一个整体,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在这四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中,协调和调解不是仲裁和诉讼的必要程序,仲裁是诉讼的必要程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工伤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两种方式或三种方式解决,但争议通过诉讼解决,则必须经过仲裁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者依法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申请人提供不完整材料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补正材料,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20日内书面通知劳动关系双方。如果当事人对工伤认定有争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是一种行政确认,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一方可以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后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自决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主要有: 1、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3、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也担负着处理劳动争议的任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09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