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如何在法律上避免因骂人而承担的风险

2024-11-19
遵循相关法规条文,针对此项明确指出,任何形式的侮辱歧视行为都有可能对行为人带来千丝万缕的民事责任、监管体系中的行政责任甚至是触犯刑法而产生的刑事责任。具体来说: 从民事责任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4条的规定,如果因侮辱举动已经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誉权,那么侵权行为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个责任包含但不仅限于停止侵害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受害者享有的名誉权,诚挚地进行道歉,赔偿因为侵权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 在行政责任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乃至编造无中生有的事项进行恶意诋毁,且以上行为情节较为恶劣的话,将会面临包括5天至10天不等的拘留惩罚以及每次500元以下的罚款。 最后在刑事责任层面,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如果侮辱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成为罪责,如侮辱罪或是诽谤罪,面临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这样一来,受害者就必须向各州政府的高等法庭提出诉讼请求,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该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时,公诉机构将有权启动诉讼程序。总而言之,任何形式的侮辱歧视行为都可能带来当事人需承担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的重大风险。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n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