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额贷款公司高利息怎么报警
首先,中国对网上贷款利息的合法性有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如果你发现网上贷款的利息超出了这个法律范围,你可以选择去法院起诉。民间借贷纠纷是典型的合同纠纷,报警是没有用的,警察也不关心民事案件。
但是如果面对以下情况,是可以报警的:
1、涉嫌非法集资。你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警方报案,经济调查队将立案调查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
2、涉嫌欺诈。例如,如果你进行例行贷款,故意骗取你的钱,这属于公安机关的范围,可以报警;
3、暴力收藏。如果网上贷款收集涉嫌殴打,拘留或人身伤害,你可以报警。
目前,我国公安部门的执法范围比较明确。公安机关不干预经济纠纷,经济纠纷应由有关企业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因此,在发生高利贷的情况下,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必须在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内,并由被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小额贷款的申请条件有哪些
当前我国小额信用贷款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中国大陆居民;
二是有稳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经营地点;
三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是无不良信用记录,贷款用途不能作为炒股,赌博等行为。
五是申请无须押车的车辆抵押贷款“宜车贷”时,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中高档进口及国产私家车。需日常使用的车辆,注重隐私,有短期资金需求,信用良好的客户。拥有稳定职业,申请人拥有当地抵押车辆的所有权,业务开展城市长期居住和工作。需要你出示机动车登记证、行驶证、购置附加税证(本)、购车发票、保险单、车船税、进口车辆相关税证明、身份证(非本地户口客户提供有效期内暂住证或居住证)。
三、小额贷款的风险
1、身份定位模糊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在信贷行业中算是一个试点阶段,由于其身份定位类似于“准金融机构”,但却不能享有金融机构相关的优惠政策,还会受到金融政策限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等,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模糊,市场定位不明晰,因此也就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的发展。
2、信贷资金匮乏
目前来说,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金以及来源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没有资金循环的机制,而有限的自有资金和后续资金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破产的主要原因。
信贷资金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只贷不存”的经营业务模式在源头上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的匮乏,影响其持续性经营。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完资本金之后就认为无“事”可做,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市场资金需求量的庞大使自有资金根本就不能为维持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
2、后续资金不充足。“只贷不存”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的严重匮乏,公司只能通过银行或民间融资的渠道来补充公司的资金,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仅依靠股东的资本金、捐赠金和来源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本金。
3、经营管理不完善
目前来说,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主要在于落后的管理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发展的迅速更新。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从业人员没有丰富的经验,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势必会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混乱的局面,阻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经营运作需要应用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接、运行及其维护则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体规模和资本的有限性,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错误率较高,这种落后的经营的办公手段不能够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及客户的要求,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4、监管主体难到位
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目前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发展混乱。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包括外部监管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监管。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外部监管机构过多,主要有金融办、工商局、银监会和央行的分支机构,如此多的监管机构到导致了监管工作不能到位,更不能有效保证监管工作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最终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风险和治理已经存在的风险。
5、信用信息不对称
众所周知,信用信息不对称便会严重制约着资金的有效利用,也是导致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成功是在社会诚信度较高的环境下实现的,但目前我国的社会诚信还需加强培育。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很难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去向,导致其不能贸然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投资。因此,形成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人三方之间的信息不通畅的局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高风险的。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