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改制工作是全国的中心工作,是实现经济振兴的根本措施。它对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把企业改制工作做好。
(一)树立一个观点,即企业改制工作必须依法进行。
企业改制工作能否成功,关键看最终的效果,而效果如何就要看改制的目的是否端正、改制过程中是否规范、改制措施是否到位、改制企业是否走上发展之路。这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也是社会的敏感点,这一切必须通过依法改制来解决。只有依法改制,才能使改制工作规范有序,才能消除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疑问,才能使人们真正认清改制目的,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加大立法力度,规范改制工作。经济行为的超前与法律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改制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国家没有制定出台有关改制方面的法律之前,可以考虑由省、市人大制定有关改制方面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以保证改制工作在地方规范性文件指导下进行,改变目前仅依靠党的政策指导的状况,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政府依法指导改制,避免强力推行。政府要从企业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因势利导,做出符合实际和法律的选择,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片面强调改制步伐;要在坚持企业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行政手段和企业自主的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政策扶持和引导上下功夫,在宏观引导和信息帮助上下功夫,为企业改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企业依法实施改制,提高经营水平。企业要依法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改制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要认真核查资产,防止漏评漏估,转让债务时要与债权人取得联系,并依法订立转让协议,保证债务落实。企业债权要尽量追回,暂无法追回的,要订立还款协议,列应收帐;担保、抵押债权要征得权利人许可,依照规定,重新办理担保和抵押手续。企业改制后,要依法办理老企业的注销手续,新企业应及时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做到手续完备,新、老企业理顺关系,避免留下纠纷。四是中介机构依法服务,支持改制工作。中介机构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真实、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加强资产评估、财务审计、转让拍卖、债务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规范,支持改制工作健康发展。五是职工依法参与,维护合法权益。职工要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依法保护自己的劳动权,对改制企业的无理要求,要坚决拒绝,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感情用事,上访闹事,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
(二)做好三项工作。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支持企业改制工作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发挥打击、保护、制裁的审判职能,为企业改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司法服务。针对企业改制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以下三项工作:
1.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改制的犯罪活动,为企业改制工作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严厉打击利用改制之机贪污、挪用、私分公有资产的犯罪,保护企业的财产权;二是严厉打击改制中玩忽职守、循私舞弊、以权谋私的犯罪活动,切实防止公有资产流失,促进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严厉打击畜意制造事端破坏改制进程和乘改制之机疏于管理而盗窃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破坏设备,打击报复审计、财务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企业改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2.坚持严肃执法,讲究工作艺术,积极稳妥地审理好涉及企业改制的案件。各级法院要积极引导企业因改制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通过法律途径处理,避免因涉改案件政策性强、难以处理而拒之门外。对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不允许受理涉及改制的案件,要主动向党委汇报、与政府沟通。在审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解决经济行为超前与法律滞后的矛盾,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处理改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凡是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依照法律办,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依照政策办,法律和政策均无规定的,或者过去的规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悖的,按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同时,要特别慎重,讲究执法艺术,尽量不要对正在改制企业采取财产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确实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要严格法律手续,就地查封,做到不影响生产经营,不影响企业改制的正常进行,防止矛盾激化。遇到重大、疑难、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要向党委汇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妥善处理。
3.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为企业改制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要经常深入改制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法律问题。在审理涉及改制的案件时,不能就案办案,而要围绕诉讼活动,就地开庭,就地审判,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改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规范改制工作。要积极帮助改制企业培训司法联络员,并同他们保持经常联系,指导企业改制后的经营生产活动。通过这些诉讼外的措施,促进企业走上依法治厂的道路。
集体企业改制的流程
一、相关特点
我国集体企业,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它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它在一个集体范围内,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只局限于一个集体的经济内部,而不能扩展到全社会,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与全民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比照,集体企业有下列特点:
——集体企业无论它处在那个行业,都应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实体。
——个集体企业的全体成员应是这一个企业财产的共同所有者和经营者。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应属于他们。
——集体企业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其经营管理方面应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
——集体企业的收入不由国家分配,而应由集体企业自己决定分配方案。集体企业除按章纳税,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由国家集中支配外,其余的收入,用来增加集体企业成员的福利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产权界定
集体企业改制时,应当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归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归属,界定产权。根据这一原则,可依据下列办法进行:
1、凡是国家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国所有。
2、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社区经济组织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社区经济组织集体所有。
4、其他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5、职工个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能够明确投资主体的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难以明确投资主体的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6、企业用公益金购建的集体福利设施而相应增加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7、投资主体不清的所有者权益以及接受无偿资助和捐赠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劳动者集体所有。
8、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享受的优惠,包括税前还贷和各种减免税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除事先明确约定作为投资的外,其产权归企业原出资者所有(或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9、企业按照地方政府或者原主管部门规定享受的优惠,包括税前还
贷和各种减免税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除事先明确约定作为投资的外,其产权归企业原出资者所有(或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10、企业组织研制的科技成果、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改制后,
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三、改制途径
1、对于大型集体企业,可根据国有资产多,企业资产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国有股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国有股份,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把其中的国家股出售或租赁给企业职工,实行租股结合,国有民营。
2、对于中型集体企业,可把国有资产和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出售给企业职工,改组成由国家股分资产、企业职工集体股份资产和本企业职工个人股份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或全部由本企业职工股份资产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3、对小型集体企业可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企业资产转化为企业职工集体股份,把企业职工个人资产转化为职工个人股份,改组改造为股份合作制公司。对资产构成单一的纯集体资产的小型集体企业,可全部出售给本企业职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也可公开拍卖出售给个人,改为私人经营。
四、改制流程
1、产权界定及国有资产的处置
产权界定主要是指国家依法划分和认定存在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并明确国家作为所有者对这部分国有资产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和管理权限。集体企业中界定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对其拥有法人财产权。除发生产权转让等法定情形外,集体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国家不抽回国有资产。
对界定属于国有资产的,通常由企业缴纳使用费继续使用、缴纳资产占用费、租赁经营、有偿转让、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处置。
2、确立企业的改制方案
企业改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改制的类型,如改为股份合作制、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首先要确定企业的总体改组方案。总体改组方案可以企业自行制定,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承担总体改组方案的设计。
改组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改制企业名称;
(2)负责人,拟成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
(3)原企业资产及产权《资产评估报告》,无形资产评估、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产权界定报告;
(4)资产重组方案:国有股权的折股方案,外来投资股权、员工持股方案、总股权结构方案;
(5)资产重组后分离部分的归属: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方案、员工安排方案;
(6)其它需要明确的问题;
(7)新设公司的必备要件、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税务登记、纳税核定等;
(8)新设公司的管理文件稿、公司经营生产发展计划、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说明及任免通知;
(9)财务部门的设立情况、人员编制及人员任免通知;
(10)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制度。
3、进行资产评估
4、订立章程
5、报有关部门审核
6、出资并验资
7、确立法人治理结构
8、召开公司创立大会
9、注册登记
本文介绍集体企业改制的流程的同时,介绍了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所区别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即产权界定的问题,并介绍了大、中、小三种规模得集体企业改制企业改制途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就是产权界定问题,关键是防止资产流失。
全文4.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