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诉讼结束,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二、一审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发生效力后,当事人不得上诉。三、当事人在诉讼中争议的法律关系中的争议归于消灭,当事人之间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依调解协议的内容予以确定。四、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当负有履行调解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按调解书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可以根据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区别
1、调解的方式不同
仲裁调解中,当事人的选择权、自主权更大一些。仲裁庭向当事人征询,包括对程序的选择、规则的选择、解决方案的选择。整个仲裁调解过程是不公开的,也不宜请当事人、仲裁员以外的人参加,一般不采取“背靠背”的方法。诉讼调解以公开进行为原则。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可视情况进行释明,并提出调解的建议方案,促成调解成功。在整个调解过程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其方法既可以“面对面”,又可以“背靠背”,充分表现了公权对私权的保护。
2、救济程序不同
现行法律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我国仲裁法第64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其不存在救济的问题,也没有重新仲裁的补救措施。在诉讼调解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当事人可以通过在审程序进行救济。
3、执行程序不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构的调解书应如何处理的通知》的解释,“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发现仲裁机构的调解书确有错误的,不予执行,并通知原仲裁机构”,当事人则需要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诉讼调解书生效后,一方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原审法院应及时依法予以执行。即使一方当事人申请再审,在再审期间依法仍不停止执行,只有在调解书被撤销之后才丧失执行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全文95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