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徒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则确认双方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并无不当。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接受用人单位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获得用人单位的劳动报酬、受到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
一、认定事实劳动关系要具备哪些条件?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没有支付报酬的,其性质只能形成的是帮工关系。
2、劳动者付出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或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约束。
如果双方没有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那么,双方是平等的民事关系,无法形成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工作证”或“服务证”等身份证件,或填写“登记表”、“报名表”,允许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员工的名义工作。劳动者对内必须是能被视为用人单位的一员的,对外能代表用人单位的,双方才能存在雇佣关系。
4、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双方没有在一定期限形成固定的劳动雇佣关系的,也只能形成劳务关系。到底双方应具有多长期间的劳动雇佣,才能成为事实劳动关系,至今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必须强调的是,事实劳动关系也受法律的保护。如发生劳动争议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也应在当受理。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来说,认定劳动关系存在与否有两个标准:
1、双方是否订立劳动合同;
2、双方是否已经产生了劳动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认定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劳动关系存在与否并不只是单纯看是否订立了劳动合同。
没签劳动合同,并不能否定已产生劳动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存在。如果企业未按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职工已履行了劳动义务,可视为双方当事人具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