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未成年人打疫苗都要家长陪同,每打一针疫苗都要填写知情同意书,这个可以签字的是家长,家长签字才有效,所以还是需要陪同的。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学校能成为未成年监护人吗
在法律上,学校成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是有很严格的前提的,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能承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职责的。当然,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各种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和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
但如果有了不幸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依据法律上的“过错原则”,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就应该赔偿,没有过错的就不予赔偿。“有无过错”这条原则,是确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不应该把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认为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法律允许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委托监护是监护人与受委托人之间关于受托人为委托人履行监护职责,处理监护事务的协议,因而实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
然而学校与父母之间既不存在这种合同关系也未以任何形式默许这种委托关系,况且,对公立学校而言,学生的入学行为和学校的招生行为都受到行政法规或政策的约束,自由选择达成意思一致的可能受到限制,不具备构成合同关系的条件。
我国的法律规定,如相关被监护人的父母不能够进行监护的情况下,可由相应的亲属、爷爷奶奶、朋友进行相应的监护责任,如没有这类监护人可由当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进行相应的指派,对这类人实施相应的监护行为。保护这类人的成长和日常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全文93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