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安全防范
医疗服务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疗纠纷不可避免。医疗纠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妇产科,其工作特点[1]是患者多,住院时间短,周转快,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等特性,使得医疗纠纷频频发生。
1妇产科医疗纠纷产生的成因
1.1纠纷发生的社会原因:①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医疗举证责任倒置"使医疗机构在原本被动的医疗诉讼中承担了最困难的举证责任。医院需要承担证明自己的"清白"的举证任务,只要医院拿不出确凿证据,医院就将承担败诉的后果。②社会舆论导向错误导致妇产科领域医疗纠纷增多。一些不实报导使人们对妇产科医疗纠纷的认识产生误区,认为医院的妇产科经常发生医疗事故,家属获得的赔偿都是高额的,只要产妇和新生儿在医院出现非预想情况,就是医院工作存在过失,医院就应该承担所有责任。部分产妇家属把医院当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市场,认为只要进行纠纷或以诉讼为要挟,采取过激行为,医院就会就范。③对产科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医疗期望值过高。在当前中国,导致产科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出现分娩并发症或新生儿出现病理变化。产妇分娩往往被社会乐观地看成是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要求分娩中的母婴绝对安全,民众没有看到分娩这一过程所隐含的瞬息万千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产科医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明变化,作出决断,否则将危及到两条人命。
1.2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医源性因素:产科医师存在的自身技术缺陷、误诊误治、违规操作、制度不落实、诊断意见不统一、用药不当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的出现,导致妇产科医疗纠纷的不可避免性。
2妇产科医疗纠纷产生的防范对策
2.1呼吁社会支持,
加强医学宣教:医学行为的风险是人类的风险,而不是医生这个单一职业的风险。当前的医学技术水平对许多产科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还难以有效控制。就患者而言,在就诊前已处于高风险状态。为此医院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妇产科必须为各类可能的意外制订预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在全社会呼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让全民了解分娩的高风险性,帮助民众端正就医观,矫正过高的医疗期望值。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相互间的认知、认同和理解。
2.2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操作技能:妇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改变医疗观念,强化谨慎、敬业、好学精神,
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严格遵循各项医疗制度,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做到忙而不乱,提高医疗质量,这是个人预防医疗过错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详细询问孕产史,仔细检查,全面了解产妇基本情况,有无妊娠合并疾病,必须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疾病,以降低相关风险。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告知,使产妇和家属有心理准备,做到早处理,努力降低各类并发症,避免不良后果出现或将不良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2.3完善医疗文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文书是医疗纠纷防范的对策之一。病历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包含了产妇、新生儿在医院的诊疗经过、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医疗决断,这些资料必须真实详细。如果医疗文书书写得不认真,病历存在涂改或记录不全,或医护记录存在矛盾,都会成为患方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取得有利地位的有力证据。为此在工作中,医务人员既要认真的履行诊疗义务、落实知情同意,规范病案资料的记录,又要重视收集证明其医疗行为必要性、合理性、安全性的资料,并应主动为处于被动方的产妇考虑,听取产妇主诉,理解产妇及其家属的要求,舒缓产妇心理压力,使其产生归宿感和安全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妇产科医疗纠纷隐患。
2.4对医疗纠纷进行早期有效干预:高新强等[2]报道:通过对北京市5所医院门诊和住院医务人员随机抽查,说明医疗、护理工作中违规造成的医疗纠纷比率偏高。未履行知情权、医务人员会诊时间延长、查房制度落实不够、护士巡诊不落实等由于医务人员主观因素为主的诱发原因占67.14%,指出对医疗纠纷实施早期干预,能够促使医疗纠纷中止或弱化。最佳的干预时机是纠纷早期--潜伏期,最佳环节是科室和医院。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