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制度从一诞生就肩负着委托人的深切期望——期望将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最大限度的整合在一起,以最小化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因为寄予的希望过高,股票期权制度被当作一味灵丹妙药,企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就加以广泛使用,使得其内在的固有的缺陷被忽视掉了。综观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在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关联性不强
股票期权制度能够实施,很重要的一个假设就是股票价格应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是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假设。由于经理人拥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谢德仁,1997),他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操纵会计业绩基础来操纵市场业绩基础。这种行为在现实市场中的反映就是股价往往和公司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同整个市场的行情涨跌密切相关。在牛市的时候,股票期权可以给持有人带来很大的额外收益;在熊市的时候,可能公司的业绩大有改善,但股票期权却随着大市的走低而变得毫无价值。此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均能对公司业绩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处于良好发展阶段时,即使经理人不努力,企业价值也会提升;反之,当这些因素处于不良状态时,经理人即便很努力,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这时,他们就可能转而寻求操纵可以影响股票价格的财务数据,甚至不惜通过造假来推动股价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股市泡沫。
(二)股票期权会计准则规范机制存在缺陷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人们会想到驾车人的责任。但是在同一地点接连发生多起事故时,人们就会考虑这段路的路况。③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会计准则在这一方面的不完备性。在美国,其公认会计原则关于股票期权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主要公告包括《会计原则理事会意见书第25号——对雇员发行股票的会计核算》(APB25)和《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FASB123)。APB25倡导企业按内在价值法④来确认股票的价格,而FASB123推出以公平价值为基础⑤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但无论是采用内在价值法还是公允价值法,都没有硬性规定企业将计量的股票期权成本客观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于是企业利润被无形的夸大了。利润虚增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又进一步加大了股市泡沫成分,进一步扭曲了股票期权制度本身的长期激励作用。
(三)股票期权的泛滥实施加大了激励机制的反作用
股票期权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减少经理人的短视行为而设计的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虽然它具有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但当财富与个人挂钩而且数额巨大时,将导致人们逐利和贪婪心理的膨胀。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股票期权的滥用问题非常严重,在我看来,把管理层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挂钩形成的机制,经常演变成把股东利益拴在管理层利益的下面。由于经理属于内部人,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操纵财务数据以推动股价,使股票价格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增加,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导致了新的道德风险,具体包括:
1、利用内部人的控制优势操纵财务数据,推动股价上升。据美国《首席财务官》杂志调查,17%的CFO(首席财务官)做过假账,虚报利润,从而人为地抬高股票价格,从中渔利。
2、人为操纵公司的股利政策及股价的波动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营者可以选择不派发红利,而将其投资于高风险的新项目;或采取股票回购的方式来满足行权要求,以防止公司增发新股而降低公司股票价格,达到推动股票价格上升,提高股票期权价值的目的。
3、利用信息优势,在股价高涨时,经理人通过抛售股票提前转移风险。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经理人更具有信息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在股价高涨之时,通过抛售股票提前转移风险。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