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规定。简易程序的提交期限不超过15天,普通程序的提交期限在15天以上,二审程序的案件提交期限不少于10天。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法院确定或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十五日。被告要求书面答辩的,法院可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答辩期间。
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有明确规定。简易程序的提交期限不超过15天,普通程序的提交期限在15天以上,而二审程序的案件提交期限则不少于10天。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人民法院确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十五日。被告要求书面答辩的,人民法院可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答辩期间。
民 事 诉 讼 中 证 据 提 交 期 限 是 多 久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提交期限因案件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证据提交期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普通程序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2. 简易程序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3. 特别程序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4. 督促程序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5. 公示催告程序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6. 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在证据提交期限内,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材料,否则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以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
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否则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人民法院也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合理确定提交期限,确保案件依法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全文96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