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偷税漏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二、企业偷税漏税的六种常见手段
1、利用“四小票”虚假抵扣税款;
2、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假抵扣税款;
3、利用普通发票虚列成本税前扣除;
4、利用“三账”偷逃税;
“三账”是假账,两本账和账外经营的简称。“三账”既有实体“三账”,也有虚拟“三账”即部分或全部地隐瞒税基。
5、无证经营逃税;
6、利用“真形式假业务”骗税。
三、如何预防企业偷税漏税
1、成本费用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3、费用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5、成本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全文69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