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用人单位提起诉讼前,需要向劳动仲裁委员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二、劳动争议法院受理范围有哪些
劳动争议法院受理范围有以下几点: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发生的争议;
3.以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争议。
三、哪些情况下可以中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1.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包括向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申诉、向对方发律师函等方式。
2.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向企业委员会请求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承诺在某一时间履行义务等,要搜集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证据。
4.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5.撤诉案件的时效起算时间。
6.用人单位解除未出具书面通知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全文79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