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不断规范发展的进程中,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大众重要的投资场所之一。与此同时,2001年下半年以“基金黑幕”事件为标志,国内出现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的大讨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监管和执法提出质疑,认为“股市变成了投机的天堂,很不规范,股市里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以说登峰造极”;“中国的股市是个大赌场”。如何评价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本文将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的基本评价
一、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的含义与要素
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是指证券市场监管主体根据证券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则,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与管理的能力以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这里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证券监管机关、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自律性机构等。
判断监管能力强弱的要素主要有:
(1)证券市场监管所依赖的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2)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健全程度;
(3)证券市场监管力量和监管权限是否充足;
(4)证券市场监管技术的发达程度;
(5)证券市场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6)证券市场监管主体的监管理念。
在监管效率方面,应当考察的基本要素包括:(1)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情况;(2)证券市场监管理念和目标偏离程度;(3)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等的执行情况;(4)证券市场的运作秩序与规范程度;(5)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6)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守法和自律意识;
(7)证券市场发生重大危机和重大风险的情况。
二、基本评价
从10年多的发展历程看,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呈现以下特点:
1.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管理层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证券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
(2)具有一定规模和素质的监管队伍,并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
全文88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