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搬进新家刚刚满月,周末约姐妹淘小聚,顺带参观,170多平方米的跃层被她东隔西隔,整得像个小别墅,看得人心动不已。于是,话题免不了转到房子上。
有位朋友一直没开口,这位从去年底开始,差不多一周一个电话问我,该不该买房,什么时候买合适,现在反而沉默,实在奇怪。买不买都怕后悔。她说,朋友的朋友,我们姑且叫她A。A去年11月想买九堡某知名楼盘的房子,当时市场正火爆,A四处托人,开发商内部的消息说这个楼盘的房号已经炒到了15万元一个——保证有房。15万?那实在太贵了,A决定等开盘的时候,提前一天去排队,碰碰运气。
她的运气不算太好,熬了一个通宵只领到300多号,除非她之前的大部分购房者选择放弃,否则她根本别想买到房子。
她的运气也不算差,前面果然有放弃的,有人叫价6万元,转让手里的房号,A还价到4万元,成交。当时朋友还担心这个楼盘的开发商名声在外,不会允许更名,托我帮A走走关系,结果黄牛比我牛,拿号、付钱、更名,一点疙瘩没有,为此A很是欣喜了一阵。
只是最近A的欣喜不见了,因为这个当时据说火得不行的楼盘直到现在还有房源,无需买号,不必排队,户型、楼层都有得挑,价格也没有涨。A觉得后悔,即便不后悔买房,也后悔平白多花了这4万。朋友也替她不值,更怕做错选择,也成了想买后悔药的。
后悔是种什么感觉?
比如你气喘吁吁,冒着被高跟鞋崴断腿的风险跑到公交车站,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车开走,又吹了二三十分钟冷风没等来第二辆车天却开始飘起雨来,这时大概会后悔刚才怎么就没再跑快一些。想必当时与A一起排队,却没买上房的人,多是如此。殊不知,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的人也在后悔,一没座位、二没空调,体味混杂,路况又差,早知道,不如当初再等等。
据说20多年前有两个美国大学教授,做过一项在我们看来纯属吃饱了撑的测试:假设有两个股民,一个将他买的B公司的股票换成了A公司,结果B股票大涨,如果他不换股就能赚1200美金;另一个买了A公司的股票,想换买B公司,考虑再三却没换,同样没赚到这1200美金。两个人都很后悔,谁更后悔一些呢?
换作是你,遇上哪种情况更后悔?在当时的测试中,有92%的人觉得前者更后悔。研究的结果是,做了决定却产生负面影响,会激起更为强烈的后悔情绪——这就是作为效应,不作为是正常态,而作为是反常的。这项研究被认为是关于后悔研究的经典实验,两位吃饱了的教授,其中一位因为在经济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几年前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如果不是换股票,而是买房子,事情会不会有不同?我看是有的,A现在的后悔不过是因为她买了房子,却没有在短期内收到预期的结果,但即使市场走冷、房价下跌,她手里还有房子,哪天心情不好,找二三十邻居去售楼部拉拉横幅,要点赔偿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事情总是在发生。
如果她没有买,而市场继续走高,就算她再后悔也无从得到赔偿了。
好友搬进新家刚刚满月,周末约姐妹淘小聚,顺带参观,170多平方米的跃层被她东隔西隔,整得像个小别墅,看得人心动不已。于是,话题免不了转到房子上。
有位朋友一直没开口,这位从去年底开始,差不多一周一个电话问我,该不该买房,什么时候买合适,现在反而沉默,实在奇怪。买不买都怕后悔。她说,朋友的朋友,我们姑且叫她A。A去年11月想买九堡某知名楼盘的房子,当时市场正火爆,A四处托人,开发商内部的消息说这个楼盘的房号已经炒到了15万元一个——保证有房。15万?那实在太贵了,A决定等开盘的时候,提前一天去排队,碰碰运气。
她的运气不算太好,熬了一个通宵只领到300多号,除非她之前的大部分购房者选择放弃,否则她根本别想买到房子。
她的运气也不算差,前面果然有放弃的,有人叫价6万元,转让手里的房号,A还价到4万元,成交。当时朋友还担心这个楼盘的开发商名声在外,不会允许更名,托我帮A走走关系,结果黄牛比我牛,拿号、付钱、更名,一点疙瘩没有,为此A很是欣喜了一阵。
只是最近A的欣喜不见了,因为这个当时据说火得不行的楼盘直到现在还有房源,无需买号,不必排队,户型、楼层都有得挑,价格也没有涨。A觉得后悔,即便不后悔买房,也后悔平白多花了这4万。朋友也替她不值,更怕做错选择,也成了想买后悔药的。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