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法院不立案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先向上级法院或立案法院提出投诉。如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并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或提起上诉的权利。若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因此,当事人应先了解不立案原因并出具不立案通知书或保留有关证据,向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投诉。
如果法院不立案,当事人可以向立案的人民法院或其上级人民法院提出投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所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要询问不立案的原因,并要求出具不立案通知书,或者保留法院恶意拖延立案的有关证据,向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投诉。
如 何 投 诉 法 院 恶 意 拖 延 立 案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对于执行案件有一定的期限规定。对于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则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若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执行期限,则需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而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则应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人民法院在立案后7日内则应确定承办人。承办人收到案件材料后,若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则经批准后可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当事人在遇到法院不立案的情况时,可以先向上级法院或立案法院提出投诉。若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若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并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或提起上诉。若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对于执行案件有一定的期限规定。在立案后7日内,法院应确定承办人。承办人收到案件材料后,若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则经批准后可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