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1)客观原因(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法律不仅赋予审计职业特殊的鉴证权,而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违约、监督等行为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损害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其他第三人利益的,上述当事人可以依法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范围的扩大。
审计范围的扩大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运行效率,还要报告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由于信息的巨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审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更加困难。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加大了审计风险。
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对自身的理解与公众对审计职业的理解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界一直认为,只要审计业务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就是履行其应有的责任,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区分开来。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保障审计安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公众对审计的期待,不仅在于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发表审计意见,而且在于审计人员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舞弊和差错。审计职业与公众对审计责任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期望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对舞弊检查责任的理解上。(2)主观原因:1。我国颁布实施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基本准则,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不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的,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导致业务承接、人员聘任、业务协议签订、审计计划编制不当;在审计现场工作、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审核等方面造成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审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审计是一种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收集多少证据,提出什么意见,直接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更需要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审计经验有限,即使是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也会犯错误。二是审计风险的防控。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然而,从近几年的审计案例来看,由于受到被审计单位乃至政府部门的压力,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不得不违规发布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会计责任主体。此外,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舞弊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降低审计成本,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和损失,将成为会计界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应在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审计风险,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按照独立、客观、公正、严谨、诚实、保密的原则建立自律运行机制。同时,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审核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核工作草案,认真落实“三级审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建设,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价、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前风险评估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对客户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估,并据此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顾客主要包括经营环境因素和组织结构因素的分析;管理权限主要包括管理者行为、能力和变化的分析。过程风险控制主要是指选择降低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降低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和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接受客户、选择审计师、审计计划、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检查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审计后风险评价主要是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纠正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注册会计师要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各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确保业务质量。第三,要积极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力。四是要慎重考虑出具什么样的审计报告,不能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