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的解释分为几类
时间:2023-04-12 19:11:16 243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分为几类

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二、意思表示的要素有哪些

1、内心意思。构成内心意思的要素: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内容;

2、表示行为。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

(1)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可以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对话、打电话、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将书面合同当面交给对方,亦属对话的意思表示。

(2)非对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不能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通过写信、发电报、发电子邮件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生效。

(2)遗嘱为死因行为,遗嘱经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死亡。

2、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于作出时生效。

(2)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须经作出和到达两个环节,于到达时生效。

注: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受领人时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该意思表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或者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生效。

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达法定代理人时生效。

全文81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新时间:2024-01-31 11:45:19
查看意思表示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意思表示 最新知识
针对意思表示的解释分为几类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意思表示的解释分为几类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