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实意思表示如何认定
1、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分为“有意的不真实”与“无意的不真实”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具有瑕疵,其效力状况各个不同。
2、无意的不真实,指表意人于意思表示时不知其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重大误解属之,已如前述。
3、有意的不真实,指表意人于意思表示时知道其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包括四种:真意保留;戏谑行为;双方虚假行为;隐藏行为。
二、什么是戏谑行为
1、概念。戏谑行为(即开玩笑、吹牛)是真意保留的一个变种,但法律效果截然不同。与真意保留的区别在于,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者,期待对方不至于产生误认。
2、戏谑行为的要件有二:一是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属于真意保留;二是表意人有理由期待,对方明了自己内心的真意,其不一致的意思表示不至于被对方误解。
3、戏谑行为的法律效力:
(1)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无论相对人是否信以为真)。
(2)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
三、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由上可见,有效的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前提是意思表示真实。
全文60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