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拿去海外拍卖,最后落个钱物两空。随着拍卖市场的日渐火爆,以哄抬定价、骗取高额服务费为主要特征的李鬼拍卖随之出现,坑苦了不少消费者。
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部分政协委员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省政协委员、省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吕XX提交提案,建议严厉打击李鬼拍卖,同时探索网络拍卖的标准。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拍卖企业已超过6000家,成交规模突破6000亿。但在拍卖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未获拍卖资质的机构却打出拍卖的旗号,超范围经营,我们管这叫李鬼拍卖。吕XX解释道。
据吕XX委员介绍,目前的李鬼拍卖大致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无资质的文化、展览公司假借海外拍卖的名义,以帮助藏家到海外高价拍卖为名,骗取巨额服务费用。吕XX说,二是无资质的电商、网络公司以在线竞价、抢购出价等名义开展事实上的拍卖业务,规避监管,法律风险极大。
根据《拍卖法》的规定,设立拍卖企业,至少应具备四个硬件:1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有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合规的拍卖业务规则。
而李鬼拍卖的组织公司,多冠以文化公司、国际展览公司等名义,本身并无拍卖资质。一旦发生问题,藏家很难维权。吕XX告诉媒体。
媒体检索发现,李鬼拍卖在多省已有出现。据媒体报道,广州某国际展览服务公司以境外拍卖为名,先是故意高估藏品价格诱使藏家上钩,再签署委托协议、收取高额服务费后连钱带物一同拿走,时隔多年,海外拍卖仍无眉目,而藏家想要维权却难上加难。
公司名称不用拍卖两字,签订的不是拍卖合同,《拍卖法》也拿它无可奈何。因为确实签了合同,工商、公安也无计可施,这就钻了法律空子。对此,有专家表示。
除了海外拍卖,各种网络拍卖的出现也让拍卖市场陷入混乱。
一些网络公司利用网络拍卖的法律空白,绕开拍卖资质要求,不遵循相关程序规定,公开开展网上竞价活动。还有一些艺术品销售商违反文物保护法,在电商平台上公开拍卖文物。吕XX告诉媒体,这些非拍卖企业举办的网络拍卖极易误导消费者,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参加的拍卖活动有拍卖法保障,而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可依,权益受到侵后救济困难。
对此,吕XX建议,我省应尽快整合工商、商务、文物、文化部门,探索打击李鬼拍卖的途径和方法,不能因为监管空白而让消费者受害。
至于网上拍卖行为,是否应适用拍卖法调整、有无资质要求、该适用何种法律保护,这些都亟待网络拍卖标准的出台。吕XX说道,既不要因过度监管,抑制行业发展,也不要放任不管,对市场秩序形成威胁。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