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辞退员工赔偿标准包括:
1、依法辞退员工,只需要依据每工作满一年,支付劳动者一个月月工资,工作不满六个月的依据六个月计算,超过六个月不满一年的依据一年计算的标准,依法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即可;
2、违法辞退员工,那么需要支付员工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一、过失性辞退包括: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合法辞退规定包括:
1、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3、企业宣告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4、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开除,除名、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
劳动法中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2022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是:属于过失性辞退的,没有经济补偿金。属于无过失性辞退的,依据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员工的经济补助。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
月工资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以员工的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据此,在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若为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用人单位则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为劳动者提出,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情况:
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的;
4、经济性裁员的;
5、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
6、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而终止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