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对方的主体,是签订经济合同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之所以要审查对方的主体,是因为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市场主体多元化,经济运行不规则,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所以被骗,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审查清楚对方的主体资格,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因此,在签订经济合同前,当事人必须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在审查时,当事人首先要了解对方是否属于《民法典》规定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主体范围;其次,要审查清对方的真实情况,如对方的性质、注册资金、隶属关系、人员情况,经营范围,信誉情况、有无诚意等等,如对方在外地,审查有困难,可以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和鉴证,只有在查清对方的真实情况下,才能与之签订合同。
合同审查的内容
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2、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应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种子。
5、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审查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合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
全文86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