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的构建是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学校的构建应以教育的民主化和多样化为出发点,教育才会健康发展。教育制度创新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制度创新。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现代学校的构建。这应该从两个视角,即两个基点上去认识。其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制度转变。其二是工业社会的制度化条件下的学校转变为知识社会、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社会下的学校。从目前来看,社会上大概有五六种学校形式,形成了混合型的现代教育体制:①公办学校形式,这仍然是主体;②由非政府机构和公民个人独立的民办教育机构正在逐步崛起;③公办学校举办的分校,在政府的驱使下应运而生;④公办学校改制的学校,每个地区都有试点;⑤公办高等学校举办的二级学院及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已经不少了。
民办教育的出现及民办学校制度的构建对我国教育是个创新。第一,在法律层面打破了解放以来政府对教育的垄断;第二,在市场层面上改变了游戏规则,推动了教师在大范围的流动,使人力资本在整个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进一步合理化;在招生领域内,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都会得以极大的扩张,形成具有不受批准单位和办学地点限制的较大范围的招生权;第三,成功地实现了对公办学校的民营化管理,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营”为特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广泛开展起来了;第四,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揭示了转变政府公共教育管理职能的新的可能性,使人们认识到,把民间资金与公办学校的品牌资源结合是实现民办学校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第五,引导和推动了学校法人制度的建设,当公办和民办学校都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干预学校的内部事务就渐渐失去了法律依据,于是无论情愿与否,教育行政部门都必须,也不得不从教育活动的微观层面逐步退出。
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其价值观。回顾二十多年来民办教育的出现、发展就有以下五方面的价值。第一、弥补国家财政支出的不足;第二、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唤醒了人们的主权意识;第三,促进教育的竞争,民办学校作为竞争中的一个独立实体有力地促进了公办教育的改革;第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一方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事实上存在资源性、规模性、结构性、体制性浪费,提高了办学效率;第五,提高了对家长的责任感,因为比起公办学校来,由于民办学校需要对成绩及客观效果负责,因此它注重生源,更注重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