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财政补助单位的编制和拨款方式,以及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该单位的方法。财政补助单位采用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其待遇和收入与绩效挂钩。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在编,可以查看其是否签订聘用合同、是否被编制部门入编、以及招录部门是否将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登记。
财政补助单位属于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其待遇和收入与绩效挂钩。判断人员是否在编,可依据是否签订聘用合同、看编制部门是否将将其入编、看招录部门(人社局、人事局)的入职登记表是否将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登记。
1. 财政补助单位是否为事业编制?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条例》的规定,财政补助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国家、地方或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程序和管理制度,为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所设立的编制。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使用、管理和退出等事项。
根据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财政补助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并按照编制管理权限,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拨事业编制。同时,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事业编制,确保编制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
因此,财政补助单位是否为事业编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以确保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财政补助单位使用事业编制需要符合国家规定,并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拨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使用、管理和退出等事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六条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全文72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