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公估发展日趋理性,保险公估机构专业能力逐步得到市场认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日前,在保监会公布的一季度保险公估机构营业收入前10名中,上海大洋保险公估、天衡保险公估等4家榜上有名。一季度上海保险公估机构公估费收入也实现了可喜的增长。
附属地位逐步改变
长期以来,保险公估机构在查勘、检验、鉴定、估损和理算服务过程中缺乏刚性,为被保险人所诟病。据了解,保险公估机构90%以上的业务委托来自于保险公司,被保险人主动寻求保险公估机构对标的进行受损评估的情况很少,使原本应作为“裁判员”的保险公估机构几乎成为保险公司的“附属”机构。保险公司利用其对业务量和公估费的主动性,控制公估机构的定损权限,公估机构偏袒保险公司的事件时有发生。
可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来,公估附属的角色正在转变。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知,保险公司开始寻求与公估机构平等互利的合作方式。天平汽车保险采取理赔外包模式,全面引入公估机构进行查勘、定损。理赔管理部助理总经理金涛表示,天平车险正在构建全国性的公估服务网络,希望通过第三方对保险事故损失做出的客观评估,降低保险公司理赔过程的成本支出,减少与客户间的理赔纠纷,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深化,社会整体保险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规范保险公估机构经营行为的法规出台后,上海保险公估机构在损失评估方面将日益发挥专业、客观、公正的专长。
专业技能赢得认可
目前,有一部分保险公司的事故估损都由公司内部处理,由于处理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人员数量配备有限,把握损失评估的标准掌握的尺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赔的公正。此外,保险公司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人情赔付,甚至以赔谋私。保险公估则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不可否认,保险公估在我国起步较晚,刚开始对保险、财务、法律、运输、化工、电子、建筑等多领域的保险理赔工作尚难以胜任。随着保险市场对公估的要求提升,公估机构不仅需要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保险及相关的知识。
上海大洋保险公估董事长许跃宁表示,大洋公估不断吸纳和更新来自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并通过实际业务操作充实队伍培训,这支专业队伍已经获得了包括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财险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认可,业务来源也得以稳固和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保险事故处理过程中,保险公估既要以技术专家身份对事故进行权威的技术分析,也要以保险专家的身份根据保险合同对事故损失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这样,保险公估人的处理结果才能得到被保险人的承认。
车险主导今后发展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对保险公估服务费构成比例显示,车险公估费占总公估费用的54%,其次是货运、船舶险和企财险,分别占19%和15%。
许跃宁认为,上海的财产保险公司中,车险业务占据半壁江山,而且每年都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来自车险案件的委托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业务。
据了解,公估公司刚出现时,建筑工程、货运、船舶是主要经营业务,但随着保险公司中车险比例的扩大,保险公估的业务重点也开始转向车险。如太平洋产险已经开始将部分车险勘查业务通过竞标的方式,委托给保险公估公司。
眼下,财险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新成立的公司又大多以车险作为主要业务,未必配有足够的理赔人员,这为公估公司顺理成章接手这部分业务提供了条件。预料随着车险业务的扩张,保险公估也将获得新的发展,同时还为争取其他业务打下了基础。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