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90年代出现大量的赊销开始,至今已有10年有余,却仍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相反,现实情况是人们正直面信用危机。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法制司司长青锋指出,目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竟有50%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这一可怕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市场交易中的信用已到了严峻程度。除了恶意欺诈外,企业随意不履行合同、骗货、逃债行为以及三角债问题亦是屡见不鲜。在现代金融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企业由于害怕对方的欺诈和违约,竟从现代交易向以货易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古老的交易方式倒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信用今天这种局面呢?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的企业信用问题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恶果。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是用政府信用作支撑,企业倒了,还可以找政府。但转到市场经济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无法像以前一样依靠政府信用做后盾。于是,其间产生缺位,使企业间无从评估对方信用等级,寻找不到信用保障,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
从市场环境看,虽然一般情况下,企业喜欢用现金销售而非信用销售,但在竞争压力逐渐加剧的今天,进行信用销售,为客户暂时提供所需购买商品的资金(资金垫支)——也就是进行应收账款投资,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扩大销售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有利武器。这就必然会相应地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给企业销售收入的收回带来不确定性,威胁企业的收益。
具体来说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低,商业信用不发达,全民信用意识不强。特别是赊销企业风险意识较弱,加之风险防范能力低,使许多本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回的应收账款,变成一笔笔资金损失。
(2)企业内部管理上,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信用风险管理权责不清。一方面,没有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没有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根基。另一方面,未设立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缺乏规避风险的自动预警及财产保全机制。现有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脱节,相互推诿,造成信用资产管理不实、不清,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人员素质上,业务员素质不高,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知识。例如:有些业务员急功近利,为获取销售提成,盲目赊销,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上当受骗。又有些业务员操作不规范,或者对客户的种种托词缺乏警觉,增加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有极个别业务员与诈骗分子内外勾结,合谋诈骗。
(4)许多企业对客户付款期限缺少控制,导致客户任意拖延。目前我国的货款回收期普遍超过90天,而国际上一般在45天左右。
(5)信用保险推行和运用不力,企业收款安全缺乏保障。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量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而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承保出口率仅达0。54%。
当然,造成企业信用风险现状的还有许多外部原因。如我国会计制度还存在漏洞,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审计工作进行有困难,使信息的真实性无从判断;资信调查机构渠道闭塞,未成气候,金融机构信息不畅等等,都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