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一份跨国的合约,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多国的法律都有适用的可能性。如果适用的法律处于不稳定状态,那么合同条文的解释、合同的履行、拒收、索赔时效等问题都将悬而未决。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应尽早确立适用法,而不能依赖灵活性太强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事后追认适用法,正如前文所述,在“最密切联系原则”之下,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往往有好几个,不同的法官,即使面对情节相同的案件,也可能选择不同国家的法律,因而难以充分保证法律适用结果的确定性。
一、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意思自治原则
(1)意思自治原则即协议优先。
(2)意思自治原则例外:以下合同不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股权或者资产转让合同;
②外资并购中资企业的合同;
③外国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承包经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
④外资承包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不强制适用中国法。
2、最密切联系原则
仍然以意思自治优先,并且意思自治可以突破最密切联系原则。
3、两类特殊合同的法律适用
(1)涉外消费者合同;(2)涉外劳动合同。
全文51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