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录员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情况记入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案由;
(2)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3)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的身份情况;
(4)办案人民警察陈述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以及行政处罚意见;
(5)听证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6)第三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
(7)办案人民警察、听证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第三人质证、辩论的内容;
(8)证人陈述的事实;
(9)听证申请人、第三人、办案人民警察的最后陈述意见;
(10)其他事项。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撤销行政许可的程序
(一)启动
1、依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启动。《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2、行政机关监督检查中发现。在执法检查中,或者是群众举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必须启动撤销该行政许可的程序。
(二)立案
行政机关启动行政许可的撤销程序后,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必须指派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承办该案,承办该行政许可决定的审批人员实行回避制。
(三)调查取证
主要收集两类证据,一类是事实类,另一类是法律法规类,收集撤销的依据。
(四)调查终结
承办人员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应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调查终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主要事实、处理依据、处理决定建议等。
(五)撤销行政许可预先告知
撤销行政许可涉及被许可人的重大利益,在作出撤销决定前,应当预先告知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并告知被许可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六)听证
听证程序应当参照《行政许可法》第四章第四节听证有关条款,保障被许可人的听证权利。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5、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七)作出决定
作出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送达。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应当包括:撤销的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自接到撤销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在六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许可”听证听后多久可以听取
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相关事项通知当事人,听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宣布案由;(二)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的建议;(三)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就调查人员提出的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进行申辩和质证,并可以出示无违法事实、违法事实较轻,或者减轻、免除行政处罚的证据材料;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