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1日至14日,由投资建设领域业务内容非常相近的两个行业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一次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经验交流及表彰大会。国家计委副主任姜伟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11月13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又莅;大会并讲话。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委十分重视和支持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大会总结交流了全国工程咨询和勘察设计行业近20年来开展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经验和成绩,研究探讨投资建设管理的一些问题,推动促进我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与国际全面接轨。大会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乃至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国内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变革
为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投资建设领域一直在探索一种能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由政府作为建设项目业主以行政手段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由80年代以建设单位为主的甲(建设单位)、乙(设计单位)和丙(施工单位)的三方分担制,到60年代以施工单位为主的大包干方式,及70年代的部门和地方行政领导为主的工程指挥部方式,工程指挥部负责建设期间设计、采购、施工的管理,项目建成移交生产机构运营管理。80年代初,工程建设领域开始推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198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倍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同年11月,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工程设计改革的几点意见》,指出承包公司可以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直到建成试车投产的建设全过程实行总承包,也可以实行单项承包。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颁发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和规定,对推进我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发展,加速与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接轨,起了重要作用。在推行工程总承包方式的过程中,在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探索,一段时间由于政策规定不健全和缺少配套政策,一度也曾脚踢不前。直至g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有一批设计院和工程公司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的运作模式打入国际市场,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工作,方取得长足的发展。1999年2月,为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国务院以国办发[1999]16号文通知,强调要落实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在工程管理中必须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这年,国务院又以国办发[1999]l0l号文批转了建设部等6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文件,不仅为投资建设体制改革指出了方向,而且,明确提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模式接轨的组织机构体系。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