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中国企业的困与解
时间:2023-06-08 16:54:11 306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和中国开放的强大力量客观上将中国企业推到与跨国公司正面交锋的敏感位置。从价格到资本,从成本到渠道,从关税到反倾销,跨国公司在与中国企业的竞速角力中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而知识产权被看成是最具杀伤力的升级版本。

行情危险!散户应该尽快离场?哪些股票值得满仓买入?

某些股很可能还要涨50%!机构资金目前已发生大变化

瞄准中国的伏击圈

引进外资以支撑快速前行的中国经济是我们当初十分美好的希望,但作为地道的经济人,跨国公司来中国慷慨撒钱并不是乐行善施的壮举,追逐与攫取巨额的投资利润才是他们的全部动机。特别是当一个个中国制造如今在全球各个角落进行着无所不在的渗透时,备感危机和恐慌的跨国公司则处心积虑地开始了对中国企业的围剿与追杀,而知识产权则充当了他们手中试图一剑封喉的利器。

完成专利布局是跨国公司对华战略的核心部分。为此,跨国公司日渐加快了在华专利申请的步伐。资料表明,在近几年中国专利申请的备案中,跨国公司一直保持着20%的增长态势,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60%—90%以上。当然,懂得运筹专利商业化价值的跨国公司不会将自己手中的那些宝贝锁在抽屉里,其最终目标就是指向中国企业。

以知识产权遏制中国企业的咽喉实际上早已成为跨国公司编织好的阴谋。据调查,外国企业计划进军中国市场的前几年,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中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专利申请。当他们的产品、技术投放中国市场时,这些专利申请正好对相关产品和技术形成有效保护。如杜邦公司早在1990年至1991年就向原中国专利局集中申请了270多件专利,当其5年后大规模在华投资办企业时,这批专利大都获得了在中国的专利授权,并正好构成其拓展中国市场的一张通行证。无独有偶,调查发现,跨国公司前几年在华申请的专利恰恰又是几年后我国国内重点发展的项目。如涉及CDMA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技术产品,美国一家公司在华申请了约270件专利。这种注重长远技术开发和未来竞争力培植的埋雷计划成为跨国公司博弈中国企业的拿手本领。

一大批中国制造所展现出的凌厉出口势头也在不断挑战着跨国公司的王者位置,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国产品正在通过技术升级开始向中高端产品延伸,从而形成与国外产品特别是与跨国公司更加激烈的竞争。针对此,跨国公司往往通过抢注专利和商标的方式对中国企业进行提前封堵,或者运用它早已设置好了的知识产权壁垒拦截中国企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排他性,在以往的市场竞争中,国外各个跨国公司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在华维权活动也多各自为战。但是,为了与日见强大的中国企业展开对决,跨国公司出现了握手言和、联合作战、利益共享的趋势。

令人十分无奈的是,运用知识产权对中国企业大打出手,跨国公司要么满载而归,要么笑逐颜开,而且同样的战法作用于中国企业身上屡试不爽。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每年就达上百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最近几年,我国对外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持续走高,远远高于外方支付给我国的费用,其中形成的逆差达到30多亿美元。

致命的硬伤

在知识产权上,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掰腕屡屡失分,其核心在于我们缺乏充分的知识产权储备和必要的技术创新能力。

数量似乎总是我们的优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专利和商标申请量加在一起创造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量的历史之最,但是,那些堆积成山的专利中,企业所申报的核心技术少得可怜。对比可知,我国企业专利比例中的发明专利仅占24.38%,但国外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比例高达85.60%。而专家指出,只有发明专利才能够体现出一个机构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如此,从发明专利集中的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申请专利数量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等低端产业领域,而国外的专利申请则集中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等高科技地带。

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来自新华社的消息时下已经成为国内外不少人士诟病的话题。在笔者看来,由于国内大型企业已有一定的研发体系,因此,99%没有申请专利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应该是国内中小企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作过一项统计,美国每年70%的新技术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在技术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是原始创新的主体和源泉。99%这个难堪的数字再一次暴露出我们的短板所在。

知识产权缺失的背后是研发意识的淡薄和基本实力的羸弱。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研究与试验经费仅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同时,大中型工业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正呈现出逐年萎缩的趋势。

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短缺驱动着中国企业走入了两条充满风险的岔道:要么非法使用国外技术或者跟踪模仿,而一旦东窗事发,就会被跨国公司推上被告席;要么以市场换技术,但最终只能处在全球贸易链的底端,并沦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厂。

还需苦练内功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知识产权就像一道门槛,企业如果迈不过去,则可能面临无法继续搏击市场的窘境;而一旦迈过去,则将海阔天空,赢得无限的发展空间。

有一点我们必须充满自信,虽然中国企业并没有跨国公司那样庞大的知识产权数量,但却有着跨国公司所永远不可能具备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而一旦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形成了独立的研发能力,原有的比较优势就会与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相对接,从而形成更加凌厉的市场进攻和开拓力量。不仅如此,由于技术具有交易性特征,中国企业还可以依托自己独立的技术创新生态强化在引进技术方面与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倒逼跨国公司将先锋技术乃至核心技术带入中国,否则,他只能选择退出原有的市场空间。这就如同专家所描述的那样:我们不能只用市场换技术,也要有自己的技术,要用技术换技术。有了珍珠才能换来玛瑙。

知识产权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增强创新能力,跨国公司正在中国密集搜罗优秀创新人才,并在近几年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与国内企业相比,外企普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福利,这也成为它们吸引人才的杀手锏。有调查显示,在国内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有过数年工作经验和科研基础的28岁—45岁的青年科技人才中,产生过到外企工作想法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而除明确表示将继续深造的以外,超过6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进入外企是其工作的第一选择。风物长宜放眼量。创新人才作为现代企业最稀缺的资源,理应成为国内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们还须重点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基本上是其自发性行动,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仍然仅仅满足于加工车间的生存状态、习惯于技术换市场以及贴牌经营的简单程序,这种惰性思维很难让其萌发创新欲望和开展实质性的创新动作。为此,建立行业性的技术壁垒,明确企业创新的目标和指标评价体系,是国家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选项。

全文2.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
    更新时间:2024-01-16 17:15:21
查看跨国公司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跨国公司 最新知识
针对知识产权:中国企业的困与解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知识产权:中国企业的困与解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