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执行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内容有:
1、妨害执行行为的主体。妨害行为人是一般主体,可以是案件当事人,也可以是案外人;可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组织;可以是直接义务人(被执行人),也可以是不负裁判义务的间接义务人(协助单位)。
2、妨害行为发生在执行程序进行期间。即妨害行为发生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后,案件执行终结之前的期间之内。
3、必须有妨害执行的行为。行为人如果只有妄图而未采取行动,如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扬言要外出躲债,转让财产,而实际上并未进行这些活动,不能认为是妨害执行的行为。
4、妨害行为必须是妨害人的故意行为。即妨害行为只能由故意构成,必须是行为人在明知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下而为之。
5、妨害行为的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公司不协助法院执行,会受到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妨害执行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首先妨害执行行为的主体可以是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是案外人。其次妨害行为发生在执行程序进行期间。第三必须有妨害执行行为发生。第四妨害行为的方式可以是作为的,也可以是不作为的。第五妨害行为是由妨害人主观故意发生的。
哪些妨害执行行为构成刑事犯罪
(一)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以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巳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在执行中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依进行的;
(四)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五)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妨碍执行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所以人民法院具体会采用哪一种强制措施也不能一概而论,比较常见的就是拘留和罚款,经拘留罚款以后当事人仍然拒不执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的,一般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才是最理智的,若拒不执行,会进一步加重事态后果。
全文86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