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拍卖的成功之道
为了深入了解无形资产拍卖第一手资料,客观报道无形资产拍卖现状,记者采访了中拍协副会长、上海拍卖行总经理林一平。
谈及无形资产拍卖,林总深有感触,向记者介绍了上海拍卖行在从事无形资产拍卖方面经历的点点滴滴。
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权拍卖是上海拍卖行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迄今为止,已经进行11个年头了。在谈到拍卖成功秘决时,林总向记者揭密,中央电视台具有强势的供不应求的垄断资源,全国许多客户都在争夺中央电视台有限的黄金时段广告发布权。在供需双方中,供给者只有中央电视台,而需求者众多,供需矛盾不平衡,这时拍卖公司就有了发挥自身作用的舞台,所以,拍卖能够一直进行下去,拍卖成交价也是年年增高。在拍卖攻入央视之前,中央电视台一直采用投标的方式来招商,但投标的一个缺陷就是暗标,与拍卖的公开竞价不同的是,竞标人相互之间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都是谁,都出了多少价,而且投标只有一次机会,不向拍卖可以反复竞价,结果适用投标方式的最后一年就出现了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差价达一亿元的情况,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拍卖则能较好得实现委托方和买受人的双赢,这也是我们对招标的优势。上海拍卖行也曾做过湖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一些地方台的广告拍卖,但一直没能坚持做下去,据林总介绍,原因就在于地方台的资源不够垄断,不像央视那样供不应求,所以做起来有点困难。
冠名权拍卖的难度较大,此类拍卖对于拍卖公司策划人员的水平要求比较高,运作相对一般标的也有很大差别。上海拍卖行不断在拍卖中发现商机。2006年,上海举办了“蓝天下的挚爱”公益慈善拍卖活动,为患白内障的老人提供一个复明的机会,林总也是发起人之一。在该项活动进行到第七届时,有电视台来直播整个拍卖全程。电视直播,就会有很多受众,一个商机就这样出现了,上海拍卖行抓住了这次商机,策划了一次“蓝天下的挚爱”公益慈善拍卖会的冠名权拍卖,比如说某某企业蓝天下的挚爱公益慈善拍卖会。拍卖会圆满成功,最后一个企业以100万元的价款成功买受了该项活动的冠名权。在“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中,上海拍卖行经过精心策划,成功拍卖了该项活动的冠名权。
在无形资产拍卖过程中,上海拍卖行也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训。林总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科技成果专利拍卖惨淡收场的经历。当时,上海拍卖行下了很大的决心,花费很大的精力运作,登广告,找客户,但最后拍卖时成交率却很低,金额也很少。林总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科技成果专利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移交标的之前是不可能将该科技成果专利的全貌展现出来的。委托人常常只告诉拍卖公司要拍个发明或者专利,但不会将专利的全部内容告诉给拍卖公司。科技成果的受众面比较窄,不是每出一个科技成果,都有很多人争抢着要,除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或特殊的科技成果需求较大以外,一般的科技成果在不被人所了解和关注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客户。这样拍卖公司便无法通过公开竞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优势。因此,一旦拍卖公司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跟需求者接触的时候,他就会越过拍卖公司自己与需求者协商,因不愿支付拍卖佣金而把拍卖公司丢在一边。反之,当存在竞争时,委托人则希望通过拍卖公司的运作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仅一对一的谈,他们就会觉得没有必要通过拍卖公司来促成交易的成功。
林总表示,上海拍卖行从事无形资产拍卖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但还没能形成经常性的、较系统的无形资产拍卖机制,只能在遇有合适的标的时,才举行拍卖。
来自广告公司的竞争,是拍卖公司在进行无形资产拍卖时遇到的一大挑战。由于拍卖公司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法律禁止拍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其他标的都是可以拍的,所以专业化程度较低。与专业的广告公司相比,以综合性业务为主的拍卖公司在广告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拍卖中明显处于弱势。只有当拍卖标的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供不应求的时候,拍卖公司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来。
在处理社会委托拍卖事宜时,上海拍卖行比较谨慎,对一些价格特别高,社会需求不强的标的,进行有选择的接受。林总解释到:“对于委托人来说,他是专利的拥有者,比我们更清楚他自己科技成果专利的价值,如果他卖不出去,我们也很难卖出去,我有一句广告语就是,不为雪中送碳,但求锦上添花。在无形资产拍卖方面我们不能雪中送碳,委托人很难卖出的时候,拍卖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当委托人的专利有较强的吸引力时,在能保证交易成功的前提下,拍卖公司则可以通过自身的运作,帮助委托人实现利益最大化。”
谈及无形资产拍卖发展趋势时,林总表示,无形资产拍卖的前景是好的,许多拍卖公司都在无形资产拍卖方面进行不断地努力和尝试,但要使无形资产拍卖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拍卖门类,还需要各拍卖公司的不断实践。拍卖公司如果有志于从事无形资产拍卖,并吸收专业的人才,走专业化拍卖之路,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无形资产拍卖的春天,可以期待!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