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世界各地频发的旱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山火和饥荒等牵动国际社会的关注眼光。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农业气象减灾防灾领域中的严峻课题。
2月16日至17日,干旱与极端温度:可持续农林渔业的备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来自中国、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集中讨论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备灾减灾的应对之策。代表们一致认为,形势急迫,各国间需要加强气象、粮食和环境方面的合作。
世界范围内旱情不轻
澳大利亚近日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山火灾害。从2009年初开始,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降水偏少。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的温度连续3天高于43摄氏度,是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酷暑、少雨、干风为山火的爆发和蔓延提供了条件。自去年9月以来,南美洲地区也出现大规模干旱高温天气,阿根廷经历了50年来最严重旱灾。韩国从去年夏季开始出现干旱气候,南部地区在过去7个月里的降雨量只有往年的25%—46%,已经造成约9.9万人生活用水困难,一些地区只能依靠消防车供应饮用水
据研究,由气温升高导致的干旱多数发生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加拿大、非洲西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等,而东亚和撒哈拉地区的干旱主要是由于降雨减少引起的。有科学家认为,今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水温度的变化是大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被称为拉尼娜的现象发生在大洋水温异常的年份里,其表现是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暖冬、夏季豪雨或大面积干旱等。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认为,旱灾比水灾的危害更严重,因为前者波及范围广,时间长,往往导致大饥荒。
各国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市场对天气非常敏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指出,气象灾害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的收成、品质优劣和成本高低,其中干旱、低温两大类气象灾害是制约世界粮食稳产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肉库美誉,但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达菲和科尔多瓦等几个主要农业省份降雨量创数十年来最低水平,大规模的干旱高温天气对当地农业构成巨大威胁。阿根廷农业协会2月初发布报告称,严重的旱灾对阿农业部门造成了重大打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向日葵等农作物都将不同程度减产。
在非洲,由于干旱等因素影响,肯尼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肯尼亚政府9日说,全国约3500万人口中有1000万人面临饥荒。
应对干旱灾害,各国出台若干措施保证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带来的损失。对于小麦需求缺口,巴西供应公司总裁波尔图说:今年巴西需要进口500万吨小麦。由于阿根廷最多只能提供350万吨,不足的部分我们将从其它国家进口。巴西政府正在研究对策,希望通过增加信贷、调剂供应等手段来减轻灾害的损失,保障国内供应,平稳价格。作为世界小麦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政府一面补贴农户,保护其种植积极性,一面加紧管理灌溉用水。尽管遭遇罕见旱情,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仍略有增加。2月17日,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局发布夏季粮食报告称,主要产粮区2008—2009年度冬季粮食作物大多已经收获,总产量预计可达3290万吨,主要农作物小麦的产量预计为2140万吨,大麦产量可增加约680万吨。
同时,在一些未受到干旱影响的地区,如被称为世界粮仓之一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粮食产量预期将获得丰收,这也为稳定世界粮价发挥了作用。
扩大防灾减灾国际合作
有分析认为,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地表水分加速向空中蒸发,即使降雨量有所增加,多数地区也会形成干旱。数年前,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戴爱国就发表文章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上严重干旱地区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今年,干旱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尤其突显。对于日趋严重的干旱问题,不少政府已经着手制定更长远的战略。澳大利亚已经开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比如放弃用水量大的作物种植,依靠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发展那些高品质、低耗水的农作物等。
气候和粮食是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才可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共同挑战。参加北京国际研讨会的WMO农业气象委员会主席吉姆·塞林格说,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中国等都遭遇了严重干旱,此时开会共商协作非常及时。丁声俊也指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各国应当协同合作,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变非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世界气候恶化形势。当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五届理事会会议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正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重点讨论全球金融、粮食等危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呼吁各国推行绿色经济。
对于如何扩大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间合作,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翟盘茂说,需要加强共同监测和气象信息交流。旱灾粮食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总量的60%左右,而其中的一些灾害是可防可治的。开展可持续农业的备灾与管理、干旱指标与监测、国家干旱政策与策略、极端温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目前,国际社会正努力从源头上降低旱灾发生的可能。今年2月16日是《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4周年。在改善环境方面,各国都在加紧采取行动,如旨在遏制沙漠化、缓解萨赫勒地区干旱少雨状况的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全文2.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