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开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节流是指生产的粮食通过低成本的储藏——运输——加工,保质保量地投放市场满足相关需求。开源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而节流属于流通领域,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相当部分设施陈旧,损失浪费惊人,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投资建设与粮食安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设想:抓紧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专项规划。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土安全一样属于国家重大安全内容,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农业、粮食、商务、银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门。应制订粮食安全专项规划,明确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原则、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企业等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明确和稳定中央对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地处广大农村收纳库建设...查看原文
2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因素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2、气候生态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3、偶然性因素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4、金融因素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查看原文
3粮食安全战略
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报送系统,收集进出境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如果进境粮食存在重大安全质量问题,收货人应主动召回,并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否则,国家质检总局可以责令召回。确保进境粮食安全,需采取措施。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国家质检总局及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报送系统,信息来源包括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包括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中发现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进出境粮食贸易、储存、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中发现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疫部门实施疫情监测、安全卫生项目风险监控中发现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和来自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国内外行业协会及消费者反映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 另外,根据提供的信息,如果进境粮食存在重大安全质量问题,已经或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或者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安全造成重大损害,进境粮食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发生,做好召回记录,并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所在地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如果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并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可以责令召回。 因此,针对进境粮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查看原文
4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发展科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国家宏观调控,提高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实行双层经营体制和多种分配方式。 为了协同实现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以及国家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我们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同时,国家将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分配制度方面,国家将长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耕地保护和国家宏观调控等措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查看原文
5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年初以来,世界各地频发的旱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山火和饥荒等牵动国际社会的关注眼光。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农业气象减灾防灾领域中的严峻课题。2月16日至17日,干旱与极端温度:可持续农林渔业的备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来自中国、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集中讨论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备灾减灾的应对之策。代表们一致认为,形势急迫,各国间需要加强气象、粮食和环境方面的合作。世界范围内旱情不轻澳大利亚近日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山火灾害。从2009年初开始,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降水偏少。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的温度连续3天高于43摄氏度,是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酷暑、少雨、干风为山火的爆发和蔓延提供了条件。自去年9月以来,南美洲地区也出现大规模干旱高温天气,阿根廷经历了50年来最严重旱灾。韩国从去年夏季开始出现干旱气候,南部地区在过去7个月里的降雨量只有往年的25%—46%,已经造成约9.9万人生活用水困难,一些地区只能依靠消防车供应饮用水据研究,由气温升高导致的干旱多数发生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